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效学卓越研究工程"第一届研讨会会议手册

2016-03-17   总浏览:6626

 

 

各位工效学界的同仁:
在大家的努力下,学会内酝酿已久的青年优秀人才研究能力提升与学术交流项目正式启动了,祝贺各位成为这一项目的首批参与者!
工效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在我国的学科设置或者本科教育专业中并没有对应的位置,因此目前我国从事这方面教学或者研究的专业人员往往是来自其他相关专业的,如心理学中从事工程心理学教育研究的,工业工程中从事系统中人的因素教育研究的,设计专业中关注人的特点和需求的,公共卫生领域中从事职业卫生和作业安全的等。这种情况虽然不利于按专业成建制地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也不利于让业界了解这一领域,但交叉学科的特点也使得多学科领域的教育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开展交流并丰富这一偏应用的学科,因此交流平台就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是国内从事工效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归口教育部管理的一级学会组织,下设8个专业委员会,目前拥有会员近千人,是国际工效学协会重要加盟学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国内相关人员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应用展示的舞台。本着为会员和本领域工作者服务和推动我国工效学教育、研究与应用的追求,经近两年来的全方位调研和论证,学会决定与津发科技合作,开展一期针对青年优秀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和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并鼓励参会同行加强交流研讨,优势互补,合作提出有创新价值的科研项目,学会和津发科技将联合对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经费资助。由于报名特别踊跃,后面我们还会酌情增开几期。
我们期待着大家充分利用好接下来为期五天的学习交流时间,深入研讨,共同进步,促进合作,收获多多,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在春天美丽的清华园学习愉快!
张伟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理事长
2016年3月18日
授课及辅导交流专家介绍

 

各位工效学界的同仁:

在大家的努力下,学会内酝酿已久的青年优秀人才研究能力提升与学术交流项目正式启动了,祝贺各位成为这一项目的首批参与者!

 

工效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在我国的学科设置或者本科教育专业中并没有对应的位置,因此目前我国从事这方面教学或者研究的专业人员往往是来自其他相关专业的,如心理学中从事工程心理学教育研究的,工业工程中从事系统中人的因素教育研究的,设计专业中关注人的特点和需求的,公共卫生领域中从事职业卫生和作业安全的等。这种情况虽然不利于按专业成建制地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也不利于让业界了解这一领域,但交叉学科的特点也使得多学科领域的教育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开展交流并丰富这一偏应用的学科,因此交流平台就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是国内从事工效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归口教育部管理的一级学会组织,下设8个专业委员会,目前拥有会员近千人,是国际工效学协会重要加盟学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国内相关人员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应用展示的舞台。本着为会员和本领域工作者服务和推动我国工效学教育、研究与应用的追求,经近两年来的全方位调研和论证,学会决定与津发科技合作,开展一期针对青年优秀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和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并鼓励参会同行加强交流研讨,优势互补,合作提出有创新价值的科研项目,学会和津发科技将联合对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经费资助。由于报名特别踊跃,后面我们还会酌情增开几期。

 

我们期待着大家充分利用好接下来为期五天的学习交流时间,深入研讨,共同进步,促进合作,收获多多,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在春天美丽的清华园学习愉快!

 

张伟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理事长

2016年3月18日

 

 

 

授课及辅导交流专家介绍

 

 

 

 

各位工效学界的同仁:

在大家的努力下,学会内酝酿已久的青年优秀人才研究能力提升与学术交流项目正式启动了,祝贺各位成为这一项目的首批参与者!

 

工效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在我国的学科设置或者本科教育专业中并没有对应的位置,因此目前我国从事这方面教学或者研究的专业人员往往是来自其他相关专业的,如心理学中从事工程心理学教育研究的,工业工程中从事系统中人的因素教育研究的,设计专业中关注人的特点和需求的,公共卫生领域中从事职业卫生和作业安全的等。这种情况虽然不利于按专业成建制地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也不利于让业界了解这一领域,但交叉学科的特点也使得多学科领域的教育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开展交流并丰富这一偏应用的学科,因此交流平台就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是国内从事工效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归口教育部管理的一级学会组织,下设8个专业委员会,目前拥有会员近千人,是国际工效学协会重要加盟学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国内相关人员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应用展示的舞台。本着为会员和本领域工作者服务和推动我国工效学教育、研究与应用的追求,经近两年来的全方位调研和论证,学会决定与津发科技合作,开展一期针对青年优秀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和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并鼓励参会同行加强交流研讨,优势互补,合作提出有创新价值的科研项目,学会和津发科技将联合对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经费资助。由于报名特别踊跃,后面我们还会酌情增开几期。

 

我们期待着大家充分利用好接下来为期五天的学习交流时间,深入研讨,共同进步,促进合作,收获多多,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在春天美丽的清华园学习愉快!

 

张伟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理事长

2016年3月18日

 

 

 

授课及辅导交流专家介绍

 

 

张伟,博士,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
1992-1997年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1997.7-2000.8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和密苏里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9至今先后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任副教授、教授;2005年至今先后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和法国中央理工南特分校、台湾明新科技大学等做访问副教授、教授。张伟教授曾任国际工效学协会执委会委员(International ErgonomicsAssociation, IEA)、科技与实践委员会主席(Science,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Committee Chair),现任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长(Chinese Ergonomics Society),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主任。
张伟教授的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是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管理、人因工程、驾驶安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和人机系统仿真。已主持及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纵向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重点实验室自主基金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日本三菱重工、日本尼桑、美国利宝安全研究院、欧洲航天防务集团)。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包括SCI/SSCI检索国际期刊论文30余篇,国际会议20多篇。任《人类工效学》期刊编委会副主任,担任如下三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或者学术顾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Universal Access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Injury Control and Safety Promotion》。
网址:http://www.ie.tsinghua.edu.cn/~zhangwei

张伟,博士,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

 

1992-1997年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1997.7-2000.8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和密苏里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9至今先后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任副教授、教授;2005年至今先后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和法国中央理工南特分校、台湾明新科技大学等做访问副教授、教授。张伟教授曾任国际工效学协会执委会委员(International ErgonomicsAssociation, IEA)、科技与实践委员会主席(Science,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Committee Chair),现任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长(Chinese Ergonomics Society),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主任。

 

张伟教授的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是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管理、人因工程、驾驶安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和人机系统仿真。已主持及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纵向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重点实验室自主基金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日本三菱重工、日本尼桑、美国利宝安全研究院、欧洲航天防务集团)。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包括SCI/SSCI检索国际期刊论文30余篇,国际会议20多篇。任《人类工效学》期刊编委会副主任,担任如下三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或者学术顾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Universal Access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Injury Control and Safety Promotion》。

网址:http://www.ie.tsinghua.edu.cn/~zhangwei

 

李志忠,博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
分别于1993、1995、1999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2008—2009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2年4月至7月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参与研究与教学访问。
承担人因工程、安全工程、可靠性工程、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关键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人的失误、数字化人体测量与建模、职业安全等。已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40多篇为国际期刊论文)。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国际合作课题6项,以及多项其它企业合作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9,2005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3,2007)。2008年做为人因所成员之一获得英国Ergonomics学会的President's Medal Award。
先后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Ergonomics"(2006.1–2010.5,2011-present) "AppliedErgonomics"(2007.5–2010.3)和"Human factors andErg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2009.1–present)的编委、国际期刊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04-2007)的 Regional Chinese Submission Editor、担任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 7) 委员、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 112) 委员等多个国际会议的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是多个国内外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IIE、HFES、IEEE 及其Reliability 分会等)会员。
网址:http://www.ie.tsinghua.edu.cn/~zzli

李志忠,博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

 

分别于1993、1995、1999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2008—2009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2年4月至7月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参与研究与教学访问。

 

承担人因工程、安全工程、可靠性工程、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关键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人的失误、数字化人体测量与建模、职业安全等。已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40多篇为国际期刊论文)。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国际合作课题6项,以及多项其它企业合作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9,2005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3,2007)。2008年做为人因所成员之一获得英国Ergonomics学会的President's Medal Award。

 

先后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Ergonomics"(2006.1–2010.5,2011-present) "AppliedErgonomics"(2007.5–2010.3)和"Human factors andErg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2009.1–present)的编委、国际期刊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04-2007)的 Regional Chinese Submission Editor、担任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 7) 委员、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 112) 委员等多个国际会议的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是多个国内外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IIE、HFES、IEEE 及其Reliability 分会等)会员。

网址:http://www.ie.tsinghua.edu.cn/~zzli 

 

何丽华,北京大学教授,医学博士,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秘书长。
承担本科生《职业卫生学》课程;负责及承担研究生《职业安全与伤害研究进展》、《物理因素职业危害与工效学研究进展》、《高级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职业应激进展》等课程。作为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及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研制等科研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40余篇,SCI收录4篇,参与编写教材10余部,负责及参与制定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7项。曾经获得优秀教师奖3次,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职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物理因素职业危害与工效学、职业安全与伤害。主要代表科研项目,其中有3项卫生部的科研项目,1项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网址:http://sph.pku.edu.cn/content/?1333.html

何丽华,北京大学教授,医学博士,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秘书长。

 

承担本科生《职业卫生学》课程;负责及承担研究生《职业安全与伤害研究进展》、《物理因素职业危害与工效学研究进展》、《高级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职业应激进展》等课程。作为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及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研制等科研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40余篇,SCI收录4篇,参与编写教材10余部,负责及参与制定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7项。曾经获得优秀教师奖3次,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职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物理因素职业危害与工效学、职业安全与伤害。主要代表科研项目,其中有3项卫生部的科研项目,1项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网址:http://sph.pku.edu.cn/content/?1333.html

 

郭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管理工效学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工业工程硕士课程项目主任。
1981年9月考入东北大学管理工程系学习,1985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获得东北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学位,东北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为人因工程;生产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现代管理理论。曾获2012年辽宁省教学名师,2009年辽宁省精品教材(人因工程学),辽宁省精品教材,2010年东北大学优秀教师,2009年东北大学教育名师,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人因工程学)的负责人,辽宁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2010)。
教学研究立项分别为人因工程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教育部,2006年6月;基础工业工程,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教育部,2006年6月;人因工程学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07;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09.1-2011.12。
曾担任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子课题主要参与者。在核心以上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著作及教材3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业工程方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工程分会常务委员。
网址:http://sba.neu.edu.cn/neu/index/Tea_personal.asp?teacherId=531

郭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管理工效学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工业工程硕士课程项目主任。

 

1981年9月考入东北大学管理工程系学习,1985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获得东北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学位,东北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为人因工程;生产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现代管理理论。曾获2012年辽宁省教学名师,2009年辽宁省精品教材(人因工程学),辽宁省精品教材,2010年东北大学优秀教师,2009年东北大学教育名师,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人因工程学)的负责人,辽宁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2010)。

 

教学研究立项分别为人因工程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教育部,2006年6月;基础工业工程,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教育部,2006年6月;人因工程学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07;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09.1-2011.12。

 

曾担任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子课题主要参与者。在核心以上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著作及教材3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业工程方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工程分会常务委员。

网址:http://sba.neu.edu.cn/neu/index/Tea_personal.asp?teacherId=531

 

于瑞峰,博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秘书长。
2000年至2004年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工作,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与课程:管理工效学,精益生产,企业流程优化与再造,工作地现场管理,员工激励与领导,管理学基础,满意度评测与提升。曾经为Motorola、Delphi、Foxconn、Nokia、亚新科、爱默生、上海大众汽车、惠而普、浙江美日汽车、天津汽车模具公司、铁道部、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国家烟草专卖局、中铁集装箱公司、中外运、大唐国际等公司讲授精益生产,企业流程优化与再造,工作地现场管理,员工激励与领导,企业管理,满意度评测与提升,人机工程等课程。
作为主要成员已经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作为负责人主持自然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自然基金项目3项。作为负责人,已经完成国际合作课题3项;已经完成多项国内横向课题。作为第一、二作者已经发表国际期刊论文8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多篇,国际会议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SSCI检索论文7篇,EI检索论文6篇。现为2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网址:http://www.ie.tsinghua.edu.cn/~yuruifeng

于瑞峰,博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秘书长。

2000年至2004年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工作,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与课程:管理工效学,精益生产,企业流程优化与再造,工作地现场管理,员工激励与领导,管理学基础,满意度评测与提升。曾经为Motorola、Delphi、Foxconn、Nokia、亚新科、爱默生、上海大众汽车、惠而普、浙江美日汽车、天津汽车模具公司、铁道部、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国家烟草专卖局、中铁集装箱公司、中外运、大唐国际等公司讲授精益生产,企业流程优化与再造,工作地现场管理,员工激励与领导,企业管理,满意度评测与提升,人机工程等课程。

 

作为主要成员已经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作为负责人主持自然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自然基金项目3项。作为负责人,已经完成国际合作课题3项;已经完成多项国内横向课题。作为第一、二作者已经发表国际期刊论文8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多篇,国际会议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SSCI检索论文7篇,EI检索论文6篇。现为2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网址:http://www.ie.tsinghua.edu.cn/~yuruifeng

 

 

皋琴,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人机交互学和可用性工程。
2002—2006年先后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至今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任教。研究兴趣包括:情境感知计算环境中的人机交互、社会化计算与用户体验、通用设计、跨文化研究和服务设计。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与学术会议上发表(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User Interaction in UbiquitousComputing Social comuting T Product Design and Usability Engineering)。
2009年3月被评为清华大学校先进工作者,2008年4月在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获得英国工效学会颁发的Presidents Medal;2006年8月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网址:http://www.ie.tsinghua.edu.cn/gaoqin

皋琴,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人机交互学和可用性工程。

 

2002—2006年先后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至今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任教。研究兴趣包括:情境感知计算环境中的人机交互、社会化计算与用户体验、通用设计、跨文化研究和服务设计。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与学术会议上发表(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User Interaction in UbiquitousComputing Social comuting T Product Design and Usability Engineering)。

 

2009年3月被评为清华大学校先进工作者,2008年4月在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获得英国工效学会颁发的Presidents Medal;2006年8月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网址:http://www.ie.tsinghua.edu.cn/gaoqin

 

马靓,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办公室主任,工业工程系留学生办公室主任。
清华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双联硕士,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博士,自2012年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工效学、职业健康与安全。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疲劳及疲劳风险管理展开。作为负责人承担的主要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周期性手工装配作业肌肉疲劳预测建模与其装配质量改善》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体力作业任务参数的肌肉疲劳模型的拓展研究》,同时还参与了中国铁路系统员工疲劳风险管理项目。
国际学术期刊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编委,人类工效学期刊编委,2013年至今为国际人机交互会议HCI International 2016 Cross-Cultural Design学术委员会成员 ,人类工效学期刊编委等。
网址:http://www.ie.tsinghua.edu.cn/~maliang

马靓,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办公室主任,工业工程系留学生办公室主任。

 

清华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双联硕士,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博士,自2012年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工效学、职业健康与安全。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疲劳及疲劳风险管理展开。作为负责人承担的主要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周期性手工装配作业肌肉疲劳预测建模与其装配质量改善》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体力作业任务参数的肌肉疲劳模型的拓展研究》,同时还参与了中国铁路系统员工疲劳风险管理项目。

 

国际学术期刊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编委,人类工效学期刊编委,2013年至今为国际人机交互会议HCI International 2016 Cross-Cultural Design学术委员会成员 ,人类工效学期刊编委等。

网址:http://www.ie.tsinghua.edu.cn/~maliang  

 

赵起超,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整体战略及运营管理,依托自主研发的企业创新思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主导研发了以“人机环境同步技术”为核心的多项人因工程科研教学产品线;现今虚拟现实技术飞速发展,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环境定量评价研究方法”,填补了国内人因工程科研技术与产品多年来单纯依靠进口的空白。
2012年在国内率先发起“科研支持计划”,多年来在军工国防领域、以及高校的建筑、安全、设计、工程、交通、心理、体育等专业携手众多人因工程研究者进行联合实验、学术合作与产学研结合,致力于推动人因工程学科发展。
担任工信部CSIP-津发人因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创新设计战略产业联盟京津冀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交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管理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以及人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行为安全专业委员会以及职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因与工效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航海/船舶/兵器/人机工效&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建筑心理&环境行为、安全人机工程、设计人机工程、驾驶行为、消费行为。
2014年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多篇。
授课安排

赵起超,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整体战略及运营管理,依托自主研发的企业创新思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主导研发了以“人机环境同步技术”为核心的多项人因工程科研教学产品线;现今虚拟现实技术飞速发展,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环境定量评价研究方法”,填补了国内人因工程科研技术与产品多年来单纯依靠进口的空白。

 

2012年在国内率先发起“科研支持计划”,多年来在军工国防领域、以及高校的建筑、安全、设计、工程、交通、心理、体育等专业携手众多人因工程研究者进行联合实验、学术合作与产学研结合,致力于推动人因工程学科发展。

 

担任工信部CSIP-津发人因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创新设计战略产业联盟京津冀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交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管理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以及人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行为安全专业委员会以及职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因与工效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航海/船舶/兵器/人机工效&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建筑心理&环境行为、安全人机工程、设计人机工程、驾驶行为、消费行为。

 

2014年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多篇。

 

赵起超,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整体战略及运营管理,依托自主研发的企业创新思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主导研发了以“人机环境同步技术”为核心的多项人因工程科研教学产品线;现今虚拟现实技术飞速发展,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环境定量评价研究方法”,填补了国内人因工程科研技术与产品多年来单纯依靠进口的空白。

 

2012年在国内率先发起“科研支持计划”,多年来在军工国防领域、以及高校的建筑、安全、设计、工程、交通、心理、体育等专业携手众多人因工程研究者进行联合实验、学术合作与产学研结合,致力于推动人因工程学科发展。

 

担任工信部CSIP-津发人因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创新设计战略产业联盟京津冀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交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管理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以及人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行为安全专业委员会以及职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因与工效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航海/船舶/兵器/人机工效&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建筑心理&环境行为、安全人机工程、设计人机工程、驾驶行为、消费行为。

 

2014年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多篇。

 

 

授课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授课教师

3月18日

13:00—18:00

会议注册、报到(清华大学舜德楼北510)

18:00—20:30

欢迎晚宴(清华大学照澜院2层)

会议地点:3月19日至22日于清华大学舜德楼北512

23日于清华大学舜德楼北412

3月19日

8:00—08:30

学会统一预订早餐

8:30—11:30

人因工程研究前沿讲座

张伟、何丽华、于瑞峰

11:30—13:00

学会统一预订午餐、清华大学二校门集体合影

13:00—16:30

典型人因工程研究课题案例分享

周荣刚、陈喆

18:00—20:30

交流晚宴(醉爱餐厅)

 

3月20日

8:00—08:30

学会统一预订早餐

8:30—11:30

复杂系统人因研究专题

李志忠

11:30—13:00

学会统一预订午餐

13:00—16:30

津发科技实验研究与案例介绍、课题研讨与交流

皋琴、赵起超

3月21日

8:00—08:30

学会统一预订早餐

8:30—11:30

驾驶安全研究专题

张伟

11:30—13:00

学会统一预订午餐

13:00—16:30

津发科技实验研究与案例介绍、课题研讨与交流

赵起超

3月22日

8:00—08:30

学会统一预订早餐

8:30—11:30

视觉搜索研究专题

于瑞峰

11:30—13:00

学会统一预订午餐

13:00—16:30

实验演示、专题讨论

马靓

3月23日

8:00—08:30

学会统一预订早餐

8:30—11:30

感性工学研究专题

郭伏

11:30—13:00

学会统一预订午餐

13:00—16:30

项目评选、结业式

 

津发人因工程研究创新基金介绍

 

 

    “工效学卓越研究工程”培训研讨会将分期举办,由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津发科技)与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联合设立专项课题项目基金: “CES-津发优秀青年学者联合研究基金(CES-Kingfar ExcellentYoung Scholar Joint Research Funding)”,欢迎优秀青年学者申请。

1、该基金由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与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 对优秀青年学者或优秀研究团队给予学术研究支持。

2、津发科技在基金项目下开展“科研支持计划”服务,经签署“科研支持 计划”合作协议后,为青年学者提供科研所需的人因工程实验仪器设备,应用 培训,实验数据采集和辅助数据分析。

3、基金组对于优秀青年学者或优秀研究团队给予项目经费支持,基金直接 拨付给学者所在单位,作为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基金项目支持下发表的论文需 标注本支持项目基金。

4、津发科技对基于“人机环境同步技术”理念进行的科学研究所发表的高 学术性论文进行额外奖励。

5、津发科技对于人因与工效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仪 器、新理念等)优先协助进行转化,并分享商业化效益,推动产学研合作。

 

 

会议地点:清华大学舜德楼

 

 

附图一:

 

 

 


QQ客服:

 4008113950

服务热线:

 4008113950

公司邮箱:Kingfar@kingfar.cn

微信联系:

 13021282218

微信公众号